郭:选择好材料之后,就该是如何搭建出一个形态好看、结构稳定的支架结构了。
其中支架形态决定了鼻尖的外形,因此,这一步对于鼻整形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是所有鼻整形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师:鼻尖支架的搭建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单纯假体隆鼻,实际上没有搭建任何支架,完全依靠“L”型鼻假体支撑鼻尖,这种手术方式曾经是主流;
2、鼻尖假体上放置耳软骨或者筋膜,因为假体直接接触鼻尖皮肤并将鼻尖顶起或者延长,随着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皮肤变薄、甚至外露,因此,有一些医生将耳软骨或者筋膜或者真皮放置在“L”型假体的转折部表面与皮肤之间,试图减轻人工支架对皮肤的压力;
3、先用鼻中隔或者耳软骨搭建鼻尖,然后鼻背假体会延伸到鼻尖,之后再在鼻尖上放置自体软骨;
4、全鼻尖用自体软骨搭建支架,鼻背用人工假体或者其他材料。搭建鼻尖支架的软骨可以是肋软骨、也可以是鼻中隔软骨,当然也包括耳软骨,也有少数医生用异体软骨、异种软骨或者组织工程软骨。

郭:越来越多的鼻整形医生选择用自体软骨做鼻尖整形,这似乎是你们鼻整形的医生的主流观点。而用软骨行鼻尖整形时,支架的搭建就十分重要。
师:因为任何软骨材料都没有办法直接雕刻出一个完整的鼻尖支架,切取的软骨首先要分解成若干个软骨片(块),然后通过缝合或者榫卯结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鼻尖支撑支架。
其技术包括软骨的分解与组合固定,其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鼻尖的外形和稳定性,是所有鼻整形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郭:用肋软骨时,你是如何搭建鼻尖支架结构的?
师:传统的方法是将切取的肋软骨分割成两块,一块雕刻成鼻背,一块雕刻成鼻小柱做支撑,但这样做出的鼻尖外形很难好看,用这种方法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现在多数医生把肋软骨分割成若干片状软骨,做成鼻中隔延伸移植物或单/双侧撑开移植物+鼻小柱移植物通过缝合或者榫卯结构固定在鼻尖,然后通过不同形状的鼻尖移植物形成不同形状的鼻尖。

其优点是支架结构在手术台上比较坚硬稳定,塑形相对容易。由于是透明软骨,做出来的鼻尖坚硬缺乏弹性是不争的事实。
郭:用鼻中隔软骨时,通常软骨支架是如何搭建的?
师:我之前做鼻中隔+耳软骨鼻尖成型较多,很快体会到亚洲人鼻中隔软骨量大小差异巨大,无法独立完成鼻尖成型,通常需要与耳软骨联合使用。
一种是术中将切取鼻中隔软骨前徙缝合固定在残余鼻中隔的尾侧端,延长鼻中隔,在这个基础上用耳软骨顺着延长的鼻中隔向上做出鼻尖的高度和突度。
另外一种将鼻中隔软骨分配成为鼻中隔延伸移植和鼻小柱移植物,耳软骨加强后做出支架结构,然后鼻尖形态用耳软骨修剪成不同形态完成。
郭:全部用耳软骨时,鼻尖软骨之间你是如何搭建的?

师:首先要研究供区特点,通常我会先将切取的两块软骨(耳甲腔和耳甲艇)进行合理分配,这就像裁缝做皮衣,每一块皮料用到那个部位是有讲究的,根据这些软骨的厚度,硬度,长度以及卷曲度,通过缝合处理科学利用的鼻尖的部位,组建完成鼻小柱,鼻尖上转折,以及鼻尖的稳定结构。
大量的病例随访供区代价小,稳定性好,鼻尖柔软有弹性使其突出优点。
郭:看来支架的搭建技术包括材料的分割与组合固定两大部分。医生需要熟悉这些软骨雕刻技术和缝合固定技术,当然也包括卯榫结构这些传统的固定技术。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设计好的鼻整形方案付诸实施。
专家介绍:

郭树忠教授亚洲换脸术成功手术第一人
现任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常务副院长
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先后获整形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留学美国2年,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曾任西京医院全军整外研究所所长、西京整形医院院长。
郭树忠教授从事整形外科30多年,在耳再造、鼻再造、生殖器官再造方面有极其深厚的造诣,主刀完成了亚洲首例、国际第二例“换脸术”,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柳叶刀》上,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评为国内十大医药新闻。他受邀曾在二十多个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并有美国、日本、巴西、新加坡、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整形外科医生专程来观摩其耳再造手术。他主刀完成过多例疑难复杂手术,央视进行过广泛报道。

师俊莉,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曾就职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整形医院,先后师从著名解剖学专家王志军教授和主持亚洲第一例换脸术的郭树忠教授。后赴韩国CatholicUniversity附属医院临床访问学者,并多次在韩国专业鼻整形医院研修,跟随DaeHwan Park主任、HyunSoo Kim 、MooHyun Baik、Dong-HakJung院长开展鼻整形技术研究,并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中国非公立医院整形外科协会常务委员
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后又留学韩国
现就职于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医疗美容医院
专业擅长:
综合鼻整形术,鼻整形术后复杂病例修复手术,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及各类美容手术。
标签: